近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多部门联合开展工厂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税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113户制造业经营主体未办理税务登记,55户出租厂房企业未及时缴纳与出租行为相关的增值税、房产税和印花税。针对制造业企业未办税户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南京经开区税务局汇聚房产、土地、环保等外部数据,构建“制造业税源管理融合地图”(以下简称“税源地图”),实现以户为主体的税源信息归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税收监管质效。
打开“税源地图”,不仅能看到辖区制造业企业主体信息,还可以快速定位任一企业的经营地址,了解房产土地信息、在建工程情况、扬尘噪音数据。
制造业税源要素信息“碎片化”
作为南京乃至江苏重要的制造业功能板块,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金陵石化、LG、正大天晴等9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024年全区制造业税收贡献达269.5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企业集群,如何实现精准监管成为南京经开区税务局税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剩余73%“在传统的印象中,未办税户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行业的个体工商户领域,此次发现制造业企业中也存在未办税户情况,给我们日常征管工作提了个醒。”南京经开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吕秀杰说,“通过进一步调查摸排,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产能不饱和,将闲置的厂房或土地租赁给其他企业生产经营。这些承租企业隐藏在出租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非常隐蔽。过去相关数据信息无法及时共享给税务部门,导致出现在营未办税户情形。同时,企业出租厂房时未及时申报租金收入,也存在涉税风险隐患。”
“税源地图”全面展现税源信息
为掌握经营主体的真实情况,南京经开区税务局成立制造业税源管理工作专班,建立“1+N”信息交换机制,与市场监督、规划资源、经发、科技、环保、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常态化获取未办税经营主体、工程项目、排污许可证等12类外部数据。
“依托与外部部门的信息交换,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制造业未办税户等税源信息。”南京经开区税务局副局长孟菲说,“同时,我们深度融入地方共治体系,利用网格力量开展人工摸排和数据验证,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税源信息的准确性。”今年1月—8月,该局共接收市场监督、应急管理、规划资源等部门5批次数据,核实新增超560户制造业经营主体相关数据,完成15大类近万条制造业税源信息的核实比对。
在此基础上,该局以户为主体对制造业企业税源信息进行归集,并运用二维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将全区制造业经营主体相关信息投射到一张电子地图上,形成一张立体、完整的制造业“税源地图”。打开“税源地图”,不仅能看到辖区制造业企业主体信息,还可以快速定位任一企业的经营地址,了解房产土地信息、在建工程情况、扬尘噪声数据。
据悉,南京经开区税务局“税源地图”涵盖了全区1624户制造业企业,归集了企业经营地址、税务登记“五员”(经营主体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投资人和领票人)、房产土地、在建工程项目、工业产值、研发人员以及研发费投入等12类税源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制造业税费数据要素。此外,该局还依托税源网格进行数据核实比对,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控”
“‘税源地图’不仅是一张税源信息集成图,还是一个快速排查制造业税收风险的‘CT扫描仪’。过去我们只能依靠上级部门下发疑点应对处理风险,现在我们既能看到企业的‘骨骼架构’,又能洞察‘健康隐患’。”南京经开区局税源管理一科科长匡京说,“通过技术赋能,我们实现了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
该局利用“税源地图”将外部交换数据与企业税收数据进行核实比对,构建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耕地占用、科技研发五大类风险指标,实现对异常风险的“即时性感知”,实现了对制造业税源“基础+风险”的综合监管。
近日,南京经开区规划资源部门在制造业“税源地图”中更新了一批土地征用数据信息。南京经开区税务局第一时间进行新数据校验,在对“耕地占用”指标开展占用土地性质的比对分析时,发现南京某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征收的土地原用地性质为耕地,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但企业并未进行相关申报。该局迅速联系企业,开展风险提示和纳税辅导,企业依法依规整改并补缴税款200余万元。
今年1月—8月,该局通过“税源地图”完善了超360户未办税户的税务登记信息。同时,通过五大类风险指标模型的比对分析,及时发现房土税未及时申报、研发费扣除不合规、社保费未及时缴纳等税费风险,推送税源风险点314条,实现补税入库2857万元。
来源:《中国税务报》2025年9月24日A3版
发布于:北京市民间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